「 【那些年】第二话:开工作室 」
×2018-09-30 16:48:17
辞职那一年是,2011年
我记得是秋天...
当时,武汉还没有很牛B的工作室,
为此我内心无比狂喜
什么支X点,X大明
哈哈,真心话
我感觉他们弱爆了....
我的核心目标,竞争对手是
苏“鬼手帕”,港“梁志天”
靠,我当时真的好傻,好天真......
志向特别高,格局定位
目标都TM离奇的大
我还充满自信~~
我还无比愧疚~!
要对武汉郑重道歉
对不起,武汉,我来晚了....
是不是很想“铲”,哈哈哈哈哈......
那是我自大内心的写照
实话我当时还真就这么嚣张的想的
我要开武汉市:最牛逼的设计工作室
于是,开工作室,选址
为工作室取名
起初,脑海中徘徊着三个名字
“STONE设计、瀚石设计、刘思彤设计”
这三名字,当时我犹豫不决
最后,我还是选择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工作室
豁出去,不成功便成仁,我一定要成为大师
我要用自己,去做这次行动的保证
伊坂幸太郎说过的
人类最大的武器就是豁出去的决心
从起工作室名字那一刻起
定格了自己只做设计师的未来
并用工作室名字去约束我自己
将来一定一定要成为一名设计大师
那一刻的决心
我特么都被自己感动到了
创业狗的:新篇章,创业故事.......翻开了.....
都说我辞职不是头脑发热的行为啦
我是有准备的人
我分析了当年的整个武汉装修行业
是已经有很多设计工作室
但他们均想服务于高端客户
这部分客户群体少
难度大,我就不去凑热闹了
我要服务“80、90后大众工薪阶层”
钱少点但群体大啊,以多可以取胜
既然锁定“80、90后大众工薪阶层”
我就要去研究他们需要什么
喜欢怎么样的风格,而我就是80后
同为80后,我了解他们
实用、高品、温馨、舒适、个性、不贵
是他们选择的关键字。
我要做到:效果图好看,实景更好看
我要通过互联网,推动家居行业的变革发展时期
利用互联网的放大属性功能
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点卖点去放大它
利用互联网的曝光平台,让更多人知道我们
服务好每一个客户
做好身为服务行业该有的服务标准
真心对待每一个客户
以最快的方式去进步
组建凝聚力强
愿意真正沉淀下来做设计的团队
刘思彤,它是一个名字
更是一个团队,也会是一个梦想
事实证明,我在创业初期的定位
发力方向都是对的
所以我一路走来还算比较顺利
但请不要相信,成功是运气好
这样的鬼话,鬼知道我们其实也经历过了什么
每个创业故事的情节,都一定是起起伏伏的
各种刺激、自虐的...
如果不小心来到这里的你
也是计划要创业的话:请系好安全带
放好心态、死不了的,好好去体验你这一次
像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经历吧
如果想像我一样:工作、生活、娱乐三不误的
请不要入戏太深,钱看淡点...谢谢
如果想成就大业的,请假设
不坚持不进步,就会死.....
祝你成功~!
2012-5月(更)
更多关于我们的真实故事请点击(链接)